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由来
清明节历史悠久,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日习俗的形成与此时的节气特点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期古人依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传统习俗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扫墓祭祀
清明节是中国的祭祀节日。祭祀即是悼念先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